這篇文章要獻給全台灣所有因為英文畢業門檻而心累的大學生們,以及所有以為這個制度有用的大學行政人員們。我只有一個問題想問:你們到底知道自己在幹嘛嗎?現在很多大學會要求學生畢業前一定要通過某一種英文檢定,像是多益、托福或雅思。乍看之下好像很合理,畢竟這年頭誰還敢說英文不重要?學校為了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,設一個畢業門檻,讓學生「不得不學」英文,聽起來是不是還有點教育的樣子?
但等你真正去看那個門檻數字,你會傻眼。多益450?550?還有雅思4分?
拜託,這些分數除了能讓你畢業之外,基本上沒有任何實質用途。這就像要求學生能夠用腳尖踮到門把才算會開門——完全無法證明你有能力,但剛剛好讓你尷尬到懷疑人生。
雅思4分到底能幹嘛?答案是:幾乎什麼都不能幹
先來講最常見的誤會:雅思4分到底是什麼程度?
根據官方定義,雅思4.0屬於「Limited User(有限程度使用者)」。什麼意思呢?就是你對英文的理解非常有限,可能連一般句子都聽不太懂,或者聽得懂卻不知道該怎麼回。寫作部分呢?大概就是寫出文法漏洞百出的句子,然後還覺得自己寫得不錯。
我們講實在話,如果你今天真的要靠英文去做點什麼事情,不管是出國、交換、找外商工作,雅思4分根本就是一張裝飾品。 連基本的語言生活都撐不起來,還談什麼能力鑑別?用這樣的分數來作為畢業門檻,真的很像在演戲給自己看。

多益450、550真的能代表什麼英文程度嗎?
再來講多益。很多學校覺得設個「多益550」就是對英文有要求了,甚至有些學校連450都可以畢業。那我們來講講,多益550到底是什麼意思?
550分,大概就是你可以聽懂簡單的句子,但聽不懂「The meeting has been rescheduled to Thursday due to unforeseen circumstances」的程度。閱讀方面可能還行,但只要題目一變複雜,就開始瞇眼睛亂猜。甚至遇到外國人根本就開不了口。
但就算是多益600、700,在職場上也不代表你真的能用英文溝通。你可能會說:「那學校也不能設太高啊,不然大家都畢不了業。」問題就在這裡了——你如果知道大部分學生英文程度這麼差,為什麼不直接幫他們設一門真正有效的課,而不是設一個數字看起來有在做事?
這些門檻不但不能幫助學生提升英文能力,反而養出一種錯覺:只要考過某個分數,我英文就夠好了。但事實是——畢業兩年後,他們的英文比在學時還差,因為那個「考試」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語言能力的訓練,而只是一個應付學校的關卡。

如果你真的想幫學生,那就讓他們去上真正的課
與其強迫學生去考一張自己也不知道能幹嘛的證照,不如乾脆讓他們選修一門真正能提升語言技能的課。比如一門實際訓練發音、聽力理解、閱讀邏輯的4學分英文課,讓他們寫英文、講英文、聽英文。
你不覺得這樣更有價值嗎?
我有認識一位學生,在大學畢業前真的拼死拼活去考了多益,拿到510分,順利畢業。畢業後他去面試一家有外商背景的公司,結果對方英文自我介紹一下,他完全聽不懂,連最基本的「Tell me about yourself」都答不出來,當場面試結束。
我只能說:「因為你只是通過一個學校設定的遊戲分數,但你沒有真正學會這個語言。」
英文學習不是「設門檻」,是「走上去」
語言能力從來就不是一張證照的數字,而是一個人是否能使用語言去理解、表達、互動的能力。你可以用多益、雅思來驗證這個能力,但不能用那個分數來假裝學生已經準備好進入這個世界。
所以,我真心希望未來的大學,不要再設一些考不過也沒差、考過也沒用的英文門檻了。給學生真正的支持、真正的訓練、真正能學起來的學習歷程。畢竟,我們不是在訓練考生,而是在培養人。
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:
- 我到底是哪裡人?|留學時被問「你是哪裡人?」該怎麼回答?從台灣人的真實經驗說起
- 倫敦大學聽起來超厲害?全方位解析這所「英國倫敦大學」!|如果你想去倫敦留學,一定要看這篇
- 英國人都喜歡哈利波特嗎?這部魔法作品在英國文化中的地位|想去英國都要喜歡哈利波特嗎?